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语文 > 作文

拾鸡蛋作文

时间:2024-12-24 11:25:37
拾鸡蛋作文

拾鸡蛋作文
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拾鸡蛋作文,欢迎大家分享。

拾鸡蛋作文1

我家养了一只母鸡,不知怎么的,已有好几天不下蛋了。

一个星期天,我做完作业,得到大人的允许后,就和几个小朋友去屋外玩捉迷藏的游戏。忽然发现一只母鸡正直往草堆里钻。我觉得很耐闷,就悄悄地躲在草堆附近的一棵大树后,像个侦探似的注视着一举一动。没过多久,只听“咯咯咯嗒……咯咯咯嗒……”母鸡边叫边从草堆里飞了出来。我这会不会就是咱家的母鸡呢?

于是,我赶紧跑过去,双手扒开草堆,呀!小家伙竟下了这多么的鸡蛋!我连忙脱下衣服,把鸡蛋一只一只地捡起放在衣服上,小心翼翼地包好。然后捧着鸡蛋,轻手轻脚地跟在母鸡后面走。果然,老母鸡走进了咱家的.门。我进去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奶奶,还把鸡蛋交给了奶奶。奶奶笑着夸我是个细心的孩子。

拾鸡蛋作文2

同学们,你们一定都吃过鸡蛋吧!那阵阵香气时时刻刻“勾引”着你们的小馋虫,让你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咬上一口。但是你们要知道,拾鸡蛋也不简单啊!

我家的鸡窝建在一棵大树旁,里面有六七只老母鸡。它们的羽毛全都是褐色的,头上那鲜红的鸡冠十分显眼。每到夜晚,奶奶就会去拿鸡蛋,手里总是揣着好几枚鸡蛋。现在,让我也“孤军奋战”一次!

夜幕降临,月光洒在大地上,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鸡窝里,那些不乖的老母鸡还没有离开“工作岗位”。我穿上雨靴(地上有鸡屎),拿起一根木板,直捣黄龙府。只见它们几个舒舒服服地挤在一起,说不定还做着美梦呢!我用木板拍拍它们,那些鸡醒来了,在那里“咯咯”直叫。我突然想起了作文书上,有很多人写“因为······所以被鸡啄”,不免有些后怕。也是急忙后退几步,用长木板在那里赶鸡。识相的几只鸡走了,但还有两只鸡,还伸长脖子,在那“咯咯”叫,好像再说:“这是我们的地盘,你算老几?”没办法,我卷起衣袖,摆开架势,准备捉鸡。看上去,气势汹汹,实际上,我心里怕得要命。我把那只鸡抱起来,可它却在那挣扎,吓得我赶紧放下它。它跌到地上,竟然乖乖地离开了“工作岗位”。我看鸡不啄人,就大胆地把另外一只的翅膀提起来,任凭它挣扎,然后放到地上。鸡赶好了,我一看,五个鸡蛋!急忙揣着它们,回去向奶奶报喜。

哎!别看吃鸡蛋很容易,拿鸡蛋相比之下可就难多了。

拾鸡蛋作文3

外婆家养了十几只鸡,鸡蛋从来不用买的,全靠这些鸡了。它们每天都会下蛋,今天傍晚我主动要求去捡鸡蛋。

说真的,我是头一次做这种事。偷偷摸摸地翻过围栅来到鸡房:嘿!下了四个哩!我不由的眼前一亮,踮着脚、猫着腰,蹑手蹑脚的来到鸡窝边,生怕哪儿窜出来一只鸡来啄我这个“偷蛋贼”!东张西望了好一会,才敢小心翼翼地拾起鸡蛋,然后拔腿就跑。呵呵,真刺激!

过了一会儿,觉得意犹未尽,又跑到鸡房边去看看。呀!一只鸡正蹲在鸡窝里,眼睛闭着,可能是在下蛋吧。当时我觉得好玩,想看看鸡到底是怎么下蛋的,所以就靠近了一点儿,见鸡没反应,于是又靠近了一点儿,又一点儿,又一点儿……一直到了鸡窝边上,那只鸡才发现我,它惊叫一声,一下子飞了十几米远!。

又过了一会儿,还是忍不住好奇心,又跑去看那只鸡。这次我学聪明了一点,站在远处看。它果然又蹲回去了,姿势也和上次一样,双眼依然紧闭。好一会儿过去了,她睁开眼睛站了起来,昂首挺胸,“咯咯哒”叫着走开了。我跑到鸡窝边一看,果然有一个鸡蛋,赶紧捡起来,呀,热乎乎的!我兴冲冲地拿给外婆,外婆接过笑着说:“这么热,你从鸡屁股里面抠出来的吧?”

拾鸡蛋作文4

早上,我吃完饭,外婆说:“我们去老家拾鸡蛋吧。”“好啊好啊!”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。

我们坐上电瓶车,车子跑得很快,风儿在我耳边呼呼作响,我恨不得乘着风快速到家。

没一会儿,我们就到家了。外婆停好车子,我一个箭步冲进家门,提着一个桶,走进鸡舍。守门的大公鸡见到有人闯进它们的领地,立刻张开翅膀朝我扑来。我一跺脚,大公鸡吓得掉头就跑。我蹲下来,看见鸡窝里有两个蛋,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放进桶里。

我又来到第二个鸡窝,只见一只老母鸡正从鸡窝里跳下来,一边走一边咯咯叫,这难道是它刚刚下蛋了吗?我赶紧蹲下来,低头一看,哇!有好多个鸡蛋躺在那里。我伸手一摸,一个鸡蛋还温热着呢!这样拾鸡蛋好过瘾啊。

这时,外婆拎着一袋玉米和一壶水进来了。一群鸡快速涌过来,挣着抢食吃。我笑着说:“吃吧、吃吧,吃饱了多下点蛋哦!”

哈哈,拾鸡蛋真有趣!

《拾鸡蛋作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4 渠道国学网 www.zsld53.com 版权所有